弱点影评
编辑:yizu|来源:网络|围观:次|更新时间:2015-08-15弱点影评(一)
《弱点》在北美的票房很好,超过了两亿美元,作为一部温情励志片,这个成绩很难得。其实看过之后觉得《弱点》的成功也很自然,因为它太容易触到人心中最柔软的那个地方了,从安妮看到大个子迈克在寒风中瑟瑟前行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被一股隐隐的暖流鼓荡着,影片用很纯净的方式让这种温暖持续烘烤着观众,我们感受着影片中的人物用各种方式表现出的善良,直至意料之中的结局。
在这个白人贵妇救助黑人孤儿并将他抚育成才的故事中,恐怕唯一能遭人诟病的也就是陶西一家的中产阶级家庭背景了,这更容易让人会将他们对迈克所做的一切视为一种施舍和惺惺作态,以其拥有85家连锁餐饮店的家族产业,陶西一家对迈克的资助仅仅是九牛一毛,这样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的乐善好施也就失去了其本应具有的崇高人性的震撼力。但是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的,首先,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改编自后来成为NFL选秀明星的迈克的个人回忆录,其次,你有没有用自己财产的九牛一毛去救助过别人?有没有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更重要的一点,在影片所展现的迈克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来自迈克周遭的由平凡的善良组成的合力,这包括学校老师对他的宽容,教练在他遭遇不公时的挺身而出,甚至还有能够被他的家庭归属感所感动的大学生体育协会调查员,在这个非典型的美国梦故事中,被突出的不是个人的奋斗,而是社会对个人梦想的接纳和期许,迈克崭露头角后各大学的纷至沓来,更是说明了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所应有的为每一个人提供发展机会的良好机制。
所以说,这是一部典型的美国主旋律电影,尽管有其伪善的一面,但真正做到了打动人心,就像《当幸福来敲门》一样,用一个平凡人的个性化成功之路来诠释社会发展水平和国民情怀,这是中国电影应该学习的地方。中国艺术从业者一向在价值观输出上手法生硬定位模糊,不说电影,就看看用以展示文艺最高水平和国家意志的春晚,在价值取向上都混乱不堪,对弱势群体的嘲笑,对素质教育的颠覆,对商业利益的盲目追求……想一想都让人绝望。
桑德拉布洛克这两年很春风得意,大有焕发演艺事业第二春的感觉。安妮这个角色之所有大受欢迎并得到了奥斯卡的青睐,我觉得个人演技倒在其次,主要是这个人物太讨巧了,太符合美国人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观了。一个富人做点慈善不算什么,但安妮的义举让人感动的地方在于她对于迈克的确是有爱的,而且她也确实从中得到了快乐和成就感,她面对迈克时的目光中有母性的光辉,她因迈克而产生的或喜或悲是真诚的,这一点也不会因为她资助迈克的真实动机受到质疑时而改变。
《弱点》的原名是《blindside》,我觉得翻译成《盲点》更合适些,影片从两个角度诠释了生命的盲点。迈克生长于环境险恶的黑人聚居区,但一直保持着善良的本性,是因为他妈妈从小教导他,有坏事发生时要闭上眼睛,等坏事过去后再睁开眼睛,世界还是一片美好,这个生命的盲点保持了迈克的纯净。对于我们更多的人来说,迈克曾经的不幸是他们视而不见的盲点,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幸让我们麻木冷漠,所幸的是,安妮在那个夜晚穿越了这个盲点,看到并正视了孑孓而行的迈克,于是避免了他像他的兄弟们那样沉沦和不知所终,她拯救了他的才能,拯救了他的命运,她为此而感谢上帝,她成全了迈克,同时迈克也成全了她。这个道理适用于所有的人,度人就是度己,做一个对他人有意义的人,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成全。
弱点影评(二)
关注这部电影的原因很明确,就是沉寂了将近十年的桑德拉布鲁克终于在09年小宇宙突然爆发,接连两部小投资电影在北美票房榜上独占鳌头,《假结婚》成为了近十年中最卖座的爱情喜剧电影,而不被看好的《弱点》更是在上映中期挤下《新月》成为了票房霸主,而且此片也使她成为了奥斯卡影后的热门人选。真的很钦佩这位之前还被媒体嘲笑为过气女星的大笑姑婆能够在那么短时间重新振作起来,而且还是那么的惊人的成绩。
《弱点》的故事很简单,一个身世复杂的黑人男孩在被外界排挤的困境中偶遇桑德拉布洛克扮演的同学母亲,在她的呵护和支持下,重回信心,并且在橄榄球领域获得成功的故事。很难说清这是部亲情片还是一部体育励志片。我更倾向于前者,毕竟在橄榄球这个领域中,为黑人大个儿迈克尔打劲儿的不是教练更不是队员,而是布洛克扮演的养母,于是和他一起同生共死的战友们脸上几乎都是一样的表情,这里没有过多的讲述团队精神,而让迈克尔鼓起干劲儿的是养母的激励和鼓舞。所以作为一部亲情题材的作品,在形式上还是合格的。
但是有一点我很纳闷,桑德拉究竟出于什么动机全心全意的帮助一个与他八竿子打不着的人,而且对方还是一个黑人。在认养迈克尔的过程又是那么轻而易举而理所应当,一个黑人来到他们家,桑德拉的丈夫女儿都是默认的态度,儿子更是莫名其妙的对他异常热情,这能够理解为这一家人的善良特性,而在桑德拉会见有人谈及领养大个儿黑人的时候她又显得如此伟大,朋友们没有过多的疑问,而是在目光中投以敬佩。所以说这不是我能理解的一部电影,影片中所传达的励志思想还是很受感染的。但是我还是觉得在美国这样的一个以金钱、地位决定多数的社会,影片中发生的故事是那么的“假”,当然是不是真人真事改变暂且不论,总有编剧的润色加工,所以有些润色过度之嫌。以上的疑问也就算了,迈克尔驾车失误,使他的小弟弟受了伤,当我以为他将要为此受到责问的时候,桑德拉却仍然像个圣母一样的关怀备至,这件事就这样一笔带过。
总体来说,看这部电影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或者说迈克尔是幸运的,但叶落知秋也不完全正确的,毕竟在美国,这个的童话故事还是很少的,不是吗?
弱点影评(三)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好莱坞为了顺应当时社会中日益浓重的反智情绪,拍摄了一批反对现代文明、崇尚低智商的电影,被命名为反智电影。在这其中就包括后来用以代表美国文化与美国精神的《阿甘正传》。可以说,反智情绪本身是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齐的宗旨的嘲讽,即是说这种行为本身是违背资本主义精神内核的。但是《阿甘正传》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不仅仅是这部电影涵盖了美国并不长的历史,更是因为在这部电影中注入了美国人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即在轻轻抽自己耳光的同时奉上了堆积如山的糖果。这种力量放在智商偏低的阿甘身上,就是跑、孜孜不倦的跑、没有目的的跑,而这也被用来当作美国的符号推而广之,塑造了一个憨厚、朴实、勤奋的山姆大叔形象。时至今日,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余波未散,惶恐的美国人势必会因此而引发一种质疑--美国经济会不会崩盘、过度消费会不会让美国破产?这种质疑实质上也是对于现代文明的质疑,正如反智情绪高涨时的那种心态。因此,这部被打上了反智标签的《弱点》就像一片及时的阿司匹林,用来给美国人去热、止痛。
《弱点》是一部传记片,也可以说是体育励志片,本身这样的题材并没有什么新意,无非就是一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及一些机遇来达到自己未曾设想过的高度,受人瞩目。但是这部电影却选择了一个不同的角度来作诠释--家庭的温暖对于一个人的改变。无家可归的黑人大男孩迈克尔有个破碎的家庭,因此沦为孤儿,后被善良的白人家庭收养,并且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这种温暖给了他力量,指引他走向美式橄榄球的舞台,随后的故事便是步步高升、直上云天。在这个故事中,嵌入了三个很具有代表性的符号:低智--迈克尔的智商并不高,甚至有些愚笨,当然这与他不完整的家庭导致他无法正常读书有关;黑人--迈克尔是从黑人的贫民区走出来的孩子,他此前交往的朋友也是一些类似混混的黑人青年;白人--收养迈克尔的是一家白人,夫妇俩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家境很好。因此由这三个符号组成的一个关系也便跃然纸上:低智的黑人迈克尔在幸运的际遇下,走出了黑人贫民区,进入了白人上流社会,从而得以平步青云。
乍一看这个故事的脉络显得非常温馨,然而实质上这部影片的本质是对于美国人的激励以及对于美国的歌颂。关于反智这个问题,前文已经讲过,不再赘述。下面说说白人与黑人的问题。众所周之,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也是世界各色人等的杂居地,算是一个小世界。而在美国社会中,真正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白人。长久以来,有色人种一直都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这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社会不和谐。正如片中迈克尔以前生活的环境中那些游手好闲的黑人青年,他们是整个社会的不安因素。因此,尽量消减种族之间的对立情绪是保证美国国内团结一致应对当前危机的重中之重,如果在经济危机泛滥的同时,种族斗争愈演愈烈的话,美国就必定岌岌可危了。
在这个前提下,我一直都认为有着黑人血统的总统奥巴马上台也带有很浓烈的利益符号性--作为美国大脑的白人大财团希望用这一举措来巩固美国白人阶级与有色人种之间的关系,从而起到避免后院失火的作用。在这部电影中这种思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片中安排了几场迈克尔的白人养母与贵妇人之间的饭桌谈话,围绕的核心就是这个黑小子是不是适合进入一个白人家庭,最后的结果是养母力排众议,将迈克尔视同己出,全身心的像爱自己的儿子一样爱他。我想这也是对于黑人的警示与激励--我们肤色不同,但是我们可以在同一个家庭(美国)中相亲相爱。
正如《阿甘正传》中所弘扬的憨厚、朴实、勤奋的美国精神一样,这部《弱点》中也在弘扬一种家庭的爱。正是因为这种爱才使迈克尔有了在球场上战斗的动力。他的养母告诉他,“你要像保护家人一样保护你的队友。”而放眼望去,球场上清一色的全是白人,只有迈克尔自己是个黑小子。也许有人会觉得这部取材于真实故事的传记片被我这样讲有点牵强附会,但是如果仔细的去看这部电影,就会发现这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一部体育励志片,至少在我看来如果我所说的这一切都是巧合,那未免也太巧合了。片中对于白人阶级与黑人阶级的刻画与描写也绝不仅仅是巧合,而是煞费苦心的设置。
无论是低智还是黑人与白人的和谐相处都具有一定的现实反讽精神,全然没有力量的影子。而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成为像《阿甘正传》一样的精神寄托,正是其在片中用了绝大部分的篇幅所表现的家庭。家庭的和睦与幸福可以使每一个家庭成员具备更加旺盛的精力与更加愉悦的心情投入到自己的学业与事业中去,而在片中所着力刻画的这个白人家庭就是这样的典范。细细想想,会发现这部电影中的这个家庭有点太和睦了:爸爸妈妈、女儿儿子,典型的儿女双全,家境富裕,无忧无虑,典型的衣食无忧,更加令人觉得反常的是一个黑人大儿子的加盟完全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任何的不和谐,母亲一句话,全家赞成,这不禁让人觉得这个家庭实在太团结、太和睦了。
站在常人的立场来想,我觉得母亲出于母爱收留迈克尔的行为可以解释,随后她的家庭中应当有一定的排斥心理,这种排斥心理就像我们体内进入异物后白细胞统统出动准备抗敌一样,这就必然会造成一次家庭内部的争论甚至是争吵,然后是随着慢慢的接触并进一步接受了黑人迈克尔。然而在这部电影中,一切都似乎是顺理成章的,母亲带来一个黑人大儿子,还有点智障,一家人拍手叫好,几乎完全没有异议。最鲜明的是一家之主的父亲很痛快的接受了这个大儿子,大家不觉得这似乎有点太顺利了吗?看到这里,我似乎看到了一幅很有趣的画面:腰缠万贯的白人富豪们拍着贫民窟里的黑人小孩的脑袋,语重心长的说,孩子,我们是一家人,现在爸爸这里出了点经济上的危机,你要乖乖的,不要乱闹哦,来,给你两个烧饼吃。当然,你可以把这个纯粹当做我的臆想,但是剖析一下美国资本家的真面目,他们就是这样一幅嘴脸。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美国主旋律电影,只不过这种主旋律要巧妙得多,也有效得多。正如我们常说的绝世高手往往克敌于无形之中,正是这个道理。回过头去看《阿甘正传》,将美国的所谓优良品质与精神散播到了全世界,成为了美国的宣传片,这不正是一种文化的侵蚀吗?可是我们依然将他奉为经典,因为他所用的手法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且具有普世感,这就像在一个小世界里炮制出了一个大世界的全民共享宴,无论你是什么人种,无论你是什么血统,你都可以在里面找到归属感。这部《弱点》没有《阿甘正传》那么宏大的济世思想,他的功效却在美国的种族之间起到了凝合的作用,借此用来给当下危机四伏的美国去去火、止止痛,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