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聪明,是做什么事情都有所思考
编辑:小蚁|来源:网络|围观:次|更新时间:2017-12-15真正的聪明,是做什么事情都有所思考
文/青阳胤月
昨天的课堂上,概率统计的老师吭哧吭哧地在黑板上书写着例题:五支签中有一支上签,三个人按先后顺序抽,每个人抽中上签的概率都为五分之一。问如何证明在抽签中每个人抽中的概率相同。
抽签的公平性无人怀疑,可是其中的科学性,却鲜少有人思考过。
“其实抽签这种行为在中国流传了上千年,大家都知道要抽签,可是那时候的人们,从来没有谁想过其中的科学道理。”老师在讲台上振振有词,“外国的概率统计学理论体系建立的时间比中国早了几百年,这也便是当时中国落后的原因。”
就像所有人都知道1+1=2,然而你知道并认可这个公理,却从来没有去想过为什么。对于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大多已经麻木了,他们并不会去探究其中的道理和本质,这也便是人与人的差别所在。
真正聪明的人,不论你让他去做什么事情,他都会有所思考,有所获得。就算你让他去扫地,他也能从扫地中学到东西,说不定还能搞出点什么名堂来呢。
回忆起自己在学生会里的第一年,是个只需要执行力的小干事。在一些大型活动中也无非是帮忙摆摆凳子、催促表演人员登台之类的并不核心的工作。曾经的我,只为了帮忙而去帮忙,却并没有一种去下意识去学习的思维。小到舞台的幕布如何挂,大到整场活动的工作人员需要哪些分组和安排,这些事情我从未考虑过。可是那些统筹策划整场活动的人,就是对于这一切了如指掌的人。若帮了一年的忙还是一无所得,等到你自己真的面对统筹策划这个艰巨任务时,你只会束手无策,那些跟你同级却多思考多学习的人,实在与你判若云泥。
你和领导人的差别就在于思考能力上。
《论语》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早在几千年前便总结出了思考的重要性,孔子的智慧着实令人叹服。我觉得,这其中的“学”可以理解为实践和执行。
实践和执行可以让我们收获经验,思考和反馈可以让我们解决存在的问题,然后做的更好。
如果只做不想,那只怕你终生都得不到成长。错了一百遍的题还是会错,因为你没有总结和反思,因为你还是不知道自己错误的原因,所以在这种时候,你继续刷题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当务之急反而是总结错题、思考错因,挣取今后能够跳过这个陷阱,不再犯错。
但如果只想不做,那就会失去思考的实际意义。这件事儿你都不做了,那你使劲儿去想它干嘛?就好比你爱上了一个女孩,你在心里盘算好了如何去向她搭讪,然后和她成为朋友,再向她浪漫表白,而实际是,你每次看到她都连靠近她跟她笑着打个招呼的勇气都没有,也就只是远远看着而已,那你心中的盘算有什么用呢。
当今世界,只做不想和只想不做的人占了绝大多数,如果你能有这么一种将执行和思考结合起来的能力,已经比绝大多数的人要优秀了。
要做好一件事情,思考和执行其实是穿插着贯穿整个过程的。
先想,再做,再想,然后做,最后再想。
第一次的想是做事之前的思考和预判: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如何去准备整个过程?需要哪些人员和物资的安排?如何高效地完成这件事?预想一遍整个活动流程以及各个细节以及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岔子。
第一次的做就是实践和探索。将你所思考出来的方案付诸实际,不论它是否有细微的问题。
第二次的想是反思和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在实践和探索中,你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这时你应该停下来,将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一一记录,寻找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并同时反思哪里是做的错的,哪里是做的不够好的、可以提升的;哪些是可以弥补的,哪些是无法补救的。
第二次的做便是接着执行改良后的方案。这一次的做一定会比上一次的顺利,因为经过了你的反思,结合了实际的情况,做起来当然会更加顺利一些。
第三次的想,是总结经验。不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经验,都要记录下来。当你下次再做一件类似的事情时,总是有了一些经验可供参考,当然比毫无经验地去做要好得多了。
其实要做好一件事情,并不拘泥于上述的举例,而是要把想和做无数次地有机结合,不断地精进自己。
根据二八原则,这世上20%会占据世界80%的资源。
所以,其实聪明人不用太多。
希望你,会是这些聪明人中的一个。
本文标题:真正的聪明,是做什么事情都有所思考
本文地址:http://www.yizu123.com/shenghuoganwu/28281.html